制造業數字化的挑戰、策略與實踐
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不僅意味著應用的創新,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為企業帶來業務創新,實現生產、運營、研發、營銷各環節高效協同,進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制造業數字化的挑戰
歷經多年發展,制造業企業已構建起多樣化的數字應用體系,涵蓋ERP、MES、WMS、APS、CRM、SRM、SCM、PLM及OMS等關鍵系統,共同構成了轉型的基石。
自動化與精細化程度低
不少企業生產過程和現場管理依然停留在傳統手工階段。如在生產過程中,常用紙質生產單記錄生產問題,不僅文件收集、歸檔困難、而且執行驗收過程非常不方便,流程流轉也十分麻煩,自動化程度低;
或者生產過程過度依賴員工的經驗和知識,而不是依靠數據支撐,精細化控制水平不高。
個性化需求無法滿足
市場的變化日新月異,特別是大型企業,業務流程和場景更加復雜,新的業務需求層出不窮,傳統通用型商業化軟件,往往難以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
同時,由于企業的研發人員有限,大多數IT人才被繁重的運維工作所牽制,專注于創新開發和臨時性需求響應的人員匱乏,導致企業無法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快速實現敏態需求。
數據驅動決策難以實現
特別是隨著數據量的持續增長和數據類型的日益豐富,如何高效地進行數據治理并挖掘數據價值,以指導企業的戰略決策、運營管理和市場服務,成為制造業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認知誤區與供需矛盾明顯
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片面,重視硬件而忽視軟件建設;或受限于廠商能力,導致轉型進程受阻。
低代碼助力數字化轉型的策略
制造業各細分領域,比如醫藥制造、金屬制品制造、設備制造等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雖然痛點各異,但轉型路徑卻具有共通性。
低代碼平臺以其快速、靈活的特性,或將成為破解數字化轉型難題的利器,特別適用于以下三大類場景:
相對獨立的場景
如辦公協同、人力資源管理、數據填報、生產設備管理等,這類場景大多已經有基礎和參考,可以在短期內通過低代碼實現。
需要創新的場景和個性化場景
制造業企業應用ERP、OMS、WMS等系統多年,體系龐大,二次開發成本高,周期長,加上本身的業務流程復雜,進行定制化應用開發必不可少。此類場景通過低代碼的方式實現,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做到所見即所得,實現業務突破。
跨系統集成類場景
制造業龐大的生產體系涉及各部門、各分子公司,要充分考慮ERP、OMS等系統和新系統間的協同集成,避免出現數據孤島。但是,大部分企業已有系統架構復雜,數據量巨大,集成難度高,此類場景通過低代碼的方式實現,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輕騎兵在制造業的數字化實踐
當然,有時候數字化的需求可能并不能被簡單的歸納為以上某種場景,而是多個場景的綜合。
但作為國內低代碼平臺的領軍者,無論是哪一種場景,金現代輕騎兵低代碼平臺都能幫助企業有效降低轉型難度。目前,金現代客戶中使用輕騎兵低代碼平臺構建MES、優化更新ERP等已經很常見。
創建敏捷的開發環境
作為中國民營制造業500強,玫德集團使用輕騎兵低代碼開發平臺,5個人用一個半月時間就完成了MES系統的開發,時間縮短至少50%。
目前,玫德集團開發的MES系統已經在下游廠商和行業內類似企業中實現了商業化,創造了近千萬收益。除了MES系統以外,該集團還開發了資產管理系統、廢品管理系統、鑄造排產系統等多個應用,實現了業務需求的快速響應和開發效率的顯著提高。
進行復雜業務的開發
日照鋼鐵是中國核心鋼鐵制造商之一,產品遍布全國。輕騎兵低代碼開發平臺部署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日照鋼鐵自研自建了評優評先系統、大學生管理系統、訪客預約系統、機房管理系統等多套應用。
同時,基于平臺提供的外部代碼引用、在線編寫腳本、在線公式等多種二次開發模式,日照鋼鐵持續進行復雜業務邏輯的開發,實現了對集團ERP等老舊系統的快速更新。
日照鋼鐵統一門戶平臺
實現數據的集成融通
某大型離散制造業集團,產品線和制造業態豐富,擁有百余套數字化應用、數十名開發人員和外部供應商,但是因為各個團隊技術語言不統一,導致系統整合和運維困難。
引入輕騎兵后,該集團構建了統一的研發平臺,統一了應用開發的標準規范,顯著降低了系統整合、運維及技術管理成本。
同時,該集團以可視化配置的方式將各系統的數據和功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中,實現了集團的數據共享。平臺支持根據原型圖或UI設計稿快速繪制頁面,通過設計模板功能,簡單配置即可生成相應的前后臺代碼,節省工作量30%-40%左右。
近兩年來,國內低代碼產品持續進化,產品架構與設計能力不斷提升,更多大規模、高復雜度的場景也逐漸通過低代碼實現。相信在國家數字化轉型政策和廠商競爭的雙重作用下,低代碼平臺的功能會不斷豐富,為制造業乃至更廣泛的行業領域帶來數字化革新與轉型機遇。